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党委书记、局长胡苏华
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“强基工程”,是税务总局党委深刻把握数字时代发展规律、准确把握税收征管改革方位,立足当下、着眼长远提出的一项重要工程,是持续深化依法治税、以数治税、从严治税的固本之策。
胡苏华
山东省税务系统聚焦数据治理、制度规范、流程优化、税源监管等方面,推动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,着力解决税费征管中的一些基础性、源头性问题,为高水平建设效能税务、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税务实践奠定基础。
税费征管“强基工程”不仅是一项业务制度、组织岗责的变革,更是一场思维理念层面的变革。推进税费征管“强基工程”,首先要树牢数字化理念,把海量数据和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作为税务部门核心竞争力、新质生产力,坚持以数据驱动业务。
建强数据是基础。坚持“治税必先治数”,要与多个经济职能部门建立数据协作机制,全面整合内外部数据,不断巩固税费治理数据支撑。持续加强纳税人申报数据、税务端管理数据、税费共治获取数据、“互联网+”数据等“四方数据”的采集、清洗、整合、管理,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,确保数据完整翔实、准确可用。
用好数据是关键。在统一的数据标准、框架和制度下,加强内部数据挂钩、外部数据交互,强化跨税费种、跨部门数据融合,丰富拓展“一户式”“一人式”“一品式”等智能化数据应用产品。推广运用“算大账”“算细账”“数据关联”等分析方法,实现对纳税人缴费人行为特征和纳税缴费情况的智能监测、智能分析,持续提高税费治理的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管住数据是保障。建立健全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机制,以数据流转各阶段为节点,不断完善税收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,规范税费数据处理活动,管控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安全风险,严密防范税费数据采集、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泄露风险、滥用风险,保护纳税人缴费人的合法权益。
推进税费征管“强基工程”,要加强各领域政策制度梳理和确定性研究,将确定统一的制度规定及时转化为数据要素和业务规则,进一步优化重构工作规则、业务事项和工作流程,建立健全“业务场景化、事项清单化、流程标准化”的税费征管新模式。
建立全流程基础规则。落实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部门的执法手段,梳理明确适用标准和操作规范,建立《执法手段应用场景案例库》。围绕税务登记、纳税申报、税款征收、税务检查等全流程业务,建立健全场景式工作指引,优化税费联动管理规则。加快推动《山东省税费保障条例》立法,增强社保非税执法刚性。全面落实《华东区域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》,推进区域执法标准统一。
规范全领域基础事项。把全面优化纳税申报管理作为“强基工程”首发项目,带动登记、发票、缴税、风控、注销等征管事项管理,完善新办注销、非正常户等各类监管机制,加强全生命周期户源管理与全业务事项税源费源管理。厘清征纳双方权责边界,制定纳税人涉税事项清单、税务机关管理事项清单,精简重复事项、无效事项,减轻纳税人缴费人和基层税务干部负担。
优化全链条岗责流程。积极探索优化县级局税费征管方式,全面推广实施“工作任务统筹管、复杂业务提级管、分类税源集约管、自然人事项专业管和内部监控从严管”的税费征管新流程。继续从纵向上优化省、市、县、分局四级征管岗责体系,从横向上强化各部门征管协同,建立健全“事事明责、人人有责、失责必问、问责必严”的责任落实机制,努力实现征管力量配置与税源分类状况相匹配,着力提升基层税务干部税源感知能力和前端风险防范能力。
推进税费征管“强基工程”,要以高水平建设效能税务为目标,运用数字化、智能化、场景化手段赋能基础管理,推进税务执法、服务、监管与大数据应用深度融合、高效联动、全面升级,提升税费治理整体效能。
全力培育自动化的税费征管场景。聚焦组织收入主责主业,完善收入质量智能化监控机制,升级税务执法质量智能控制体系,努力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税源更相匹配、更加协调。深化慧办平台创新场景应用,加快推广基于数电发票应用的乐企接入和直连申报试点,提升征管质效。
全力打造个性化的税费服务场景。深化征纳互动服务,建立健全“税企面对面”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,定期采集分析纳税人缴费人关注点、喜好习惯等行为数据,固化形成行为规则,嵌入税收业务办理各环节,实现差异化服务管理。聚焦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,深化新电子税务局应用,不断丰富办税缴费综合创新场景和税费服务供给。
全力建成标准化的风险防控场景。要坚持“数据赋能、动态感知,严防快打、协同共治,模板固化、闭环提升”的思路,有力有序规范高风险行业和重点领域税收风险防控机制。重点聚焦传统高风险行业领域和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,特别是针对传统领域升级改造、集团企业跨区域多元化经营等模式,建立“条线+属地”大企业联动管理机制,加快建成“大企业+行业”涉税信息库,用好务实管用的老方法,探索智能高效的新手段,积极构建系列监管新机制,力争抓出成效、抓成样板。